泥鳅,原本离不开泥土,可有人却偏偏不用泥土养泥鳅,不仅养活了泥鳅,而且让泥鳅没有了以往的土腥味,肉质紧实,味道鲜美。“无土养殖之后,再也不用担心冬天只见订单来,却抓不到泥鳅了。”河山镇堰头村养殖户张福林说,明年他还要扩大无土养殖规模,建立大棚式管理的“泥鳅窖”。
张福林是河山镇堰头村出了名的“泥鳅专家”。2008年,他发现泥鳅市场前景广阔,养了多年牛蛙的他动了心,心里打起了算盘:泥鳅营养丰富,很受老百姓欢迎,这几年来,泥鳅养殖越来越火爆,市场价格肯定会水涨船高。
通过一年多的泥鳅养殖,张福林发现,市面上的泥鳅总是供不应求。“既然泥鳅市场这么好,意味着泥鳅苗市场一定更大,人工养殖泥鳅苗更有发展空间。”这样的念头,让张福林再次在致富路上向前迈出了一步。
通过几年的尝试,在张福林的泥鳅基地里,人工幼苗繁殖、培养商品鳅、泥鳅苗销售形成了“一条龙”。一年下来能卖出上千万尾泥鳅苗,经济收入也十分可观。
“我们饭店要100斤泥鳅,个头要大一点的……” 2010年冬天,不少客户都打来电话下单,这可让张福林犯难了,零下五六度的天气,泥塘上积着厚厚的一层雪,塘内的泥鳅已冬眠。“泥鳅我有,可是我交不出货。”张福林告诉记者,因为,泥鳅在水温低于15℃以后就开始钻泥了,泥塘中的泥厚度一般都在20厘米左右,给抓泥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。为了能***泥鳅销售的时间,张福林决定尝试泥鳅无土养殖。
没想到,这一念头给张福林带来了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,技术创新让他的恒盛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又增添了新内容。
“在淤泥单位面积上泥鳅的栖息量少,不仅对水体空间的利用率低,而且采捕时效率也不高。”张福林带着记者来到他的实验室,看到了4个一米多高、用水泥砌成的“泥鳅窖”,窖内侧抹上了绿色的涂料,张福林解释,水泥砌成的窖表面比较粗糙,而泥鳅不像鱼类,没有鳞片,一旦表面划伤就会感染而死,所以一般会涂上涂料,先养一段时间的青苔,再让泥鳅住进去。
“一个窖预计最多可以养殖500斤左右的商品鳅,而普通的一亩泥塘里,能养殖1000斤左右的泥鳅。”张福林说,无论从单位养殖量、人工消耗方面,无土水泥窖养泥鳅都比普通养殖更胜一筹。张福林告诉记者,大棚式管理的“泥鳅窖”是他今后的发展方向,要让泥鳅养殖走上标准化之路。